1. 金年会·(jinnian)金字招牌,信誉至上

    医疗市场要进行医疗控费和医院的成本控制

           目前社会发展迅速,医疗的市场也在不断的扩展,包括远程医疗的推出,为居民省去了很多的不必要的麻烦,那么在医疗费用快速攀升的大背景下,医疗投资增速正在加快,大量行业外资金开始涌入,试图寻找新的增长点。但医疗行业较为特殊,看似市场庞大,但要在短期内获得优质的项目却难上加难。这缘于医疗是一个长周期行业,大量的项目并非在短期内能够获得回报,要想挖掘医疗投资价值就必须理解医疗市场发展的特征,进行投资,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收货。

      尽管目前中国医疗政策的主旋律还不是极其明朗,但在医保穿底和政府无力投入大量财政补贴的前提下,整个医疗服务体系未来的政策发展将以控费为主线是毋庸置疑的。

      要进行医疗控费,核心是两点:一是预防和控制疾病,二是降低医疗服务费用。要预防和控制疾病,就需要对健康人群进行有效的预防性健康管理,对病人尤其是慢病人群进行长期的跟踪和干预以控制病情的发展,帮助病人尽早康复。但这类措施投入成本虽则不大,但收效慢,可能需要长达数年才能真正获得成效。而且每个病人的身体状况不同,需要对症治疗,其实总体成本并不低。在这里,疗效是最终的核心。只有疗效提高了,这类举措才能被称之为成功,但要是疗效不能提高,所谓的健康管理不仅对于控费的意义很弱,也无法说服病人再次参与。

      而降低医疗服务费用则显得非常直观和快速。比如美国的远程医疗之所以取得快速的发展,主要的优势就在于其直接降低了医疗服务费用,这推动了远程问诊的爆发式增长。另一方面,在强大的控费压力下,医院对于成本的控制也变得非常敏感,在收入增长受限的情况下,控制自身成本就成为控费催生的另一个巨大的市场。比如美国的Health Catalyst就是一家专为医院提供成本控制的软件公司,该公司在过去几年也获得了高速增长,预计在2017年上市。而日间手术中心的扩张也是同一原理,通过非住院的门诊手术,支付方可以大大降低向医院支付的病人费用,而医院也乐于使用这种低成本的方法来扩张。

      在医疗控费的两种路径选择上,直接降费是能够在短期内获得快速发展并满足资本退出需求的项目,而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项目则周期较长,而且无法快速复制,这导致其整体发展速度受限,对于投资者来说更多的是长期的布局,而非在短期内产生价值回报。

      从上述简单的分析来看,医疗投资除了布局医院和诊所等重资产以外,必须适应未来市场的整体趋势。一方面,通过采用提高疗效的方法吸引和留住用户;另一方面,通过直接砍成本并降低整体医疗收费来保证自身的发展。在这两种路径选择下,仅仅是把握住简单的流量入口是无效的。

      未来可供选择的方向有二,第一,沉下心来长期布局疾病预防和控制,通过打通支付方的手段来缓慢推动市场的发展。在中国商保过于弱小的前提下,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适合有耐心的长期资本。

      第二,直接帮助支付方削减医疗费用支出并帮助医疗服务机构削减成本。由于中国医疗体系的服务费用长期被人为压低,医疗机构存在以药养医的问题,无论是门诊还是手术,主要的收入来源都是耗材和药品。因此,控费的重点长期集中在产品上,但在不对服务体系做根本性变革的前提下,对产品的控费始终效果不彰。同时,中国的基础医疗长期不被信任,导致病人涌向大医院,这进一步推高了医疗费用。虽然政府的分级诊疗意图将客流推回基层,但在基层没有大变革的前提下,这种推动的效果仍待观察。

      因此,未来的服务体系特别是体制外的服务体系将迎来巨大的制度性变革,这种变革才是带动有效控费的动力。另外,医院的成本控制总体较差,在未来控费的压力下,成本控制将成为重要的市场增长点。

      对投资方来说,医疗行业的长周期性制约了其在其他行业快进快出的策略,但医疗行业并非没有优质的项目,只是在当前的体系下还很难被真正发掘,需要假以时日。随着市场趋势的逐渐明朗,撒网式的投资将终结。

    友情链接: